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健康和医疗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服务的范围也由治疗扩大到康复服务。如何加大康复人才供给,已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现实健康课题。
中国康复医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万春晓教授认为,康复医学在健康中国的远景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发展中机遇于挑战并存,康复治疗师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我国康复人才供给尚未满足康复医学需求
根据2016年公布的数据,我国每10万人口中仅有1.4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远低于每10万人口15名以上物理治疗师、8-10名作业治疗师的国际标准。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人,约占当年全国人口总比例的6.09%,仅有10%的残疾人能够得到康复医疗服务。
原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医改联合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达到3亿人,仅有4.66%的国民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1242万名脑卒中患者中,有3/4存在不同程度残疾,需要康复治疗。如何进行有效的功能救治,如何具备开展重症康复的能力,已是国际康复热点。
万春晓教授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康复事业的支持和康复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设立康复专业,但每年新增康复毕业生的数量还远远难以满足庞大的康复医疗需求。因此,增加康复专业从业人员数量,加强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扶持康复医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康复人才培养机遇与挑战并存
万春晓教授认为,国家对康复行业重视度的加大和一些配套政策的逐步出台,对于康复行业的发展和康复人才培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她说,新的医改方案中有很多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要点,例如:强调预防、治疗、康复并举,确认康复医疗的地位;确认医药分开,康复医疗作为以医疗技能服务为特征的项目,其经济价值也将得以凸显;启动医生多点执业探索,有利于解决康复医疗高层次人才不足的困境。
万春晓介绍,在国务院的关心下,20多个康复医疗项目已经纳入医保结算范畴,大大促进了各地康复医疗工作的发展,也将造福于千万名残疾者和有功能障碍的患者。
她告诉记者,国家卫健委已经基本完成对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康复专科医院的状况调查。其目标就是确定全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工作的现状,并制定加强康复医学能力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方法。
万春晓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互联网带来的新医疗模式,也有助于康复医疗的发展。她说,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是基于排队挂号的服务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医疗服务变得更加多元化,例如,在线预约挂号、在线医疗咨询、远程手术指导等新型服务方式。她以自己所在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为例介绍,该院康复科目前正在进行这种新型医疗服务方式,患者对于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同等康复医疗服务好评如潮。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危重患者得以生存,但危重症的遗留问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出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万春晓对此表示,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帮助ICU出院患者最大可能提高功能,如何更好地开展重症康复,何为重症康复中的最佳技术和流程,这都是国际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重症康复治疗像是一片亟须开拓的沃土,需要提高青年人才对于重症康复的重视程度。”
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康复医疗行业发展也是如此。万春晓教授认为,我国康复行业的发展面临四大挑战:一是人们对于康复医疗的意识相对薄弱,对于康复的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还过于浅薄,这就意味着需要加强康复医疗宣传的普适性。二是医院对康复科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康复医学科在各个医院的发展仍然需要时日,在医院的总比重难以在短期内表现卓越。三是康复服务机构相对短缺,康复医疗服务将主要由基层医疗机构承担,而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在康复方面存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巨大缺口,现有基层医疗机构在结构上不能满足作业治疗的需求。四是服务内容简单、投入不足、设备落后,在适用疾病的发掘、治疗方法的细化以及高精尖仪器的引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康复治疗师:一个充满前景的职业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日益进步以及人口生育率降低,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挑战和巨大的慢病负担,不但会持续给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也会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将预防和康复相结合,从而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此外,《纲要》还表达了对心理健康和残疾人健康的关注,指出要分别通过“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和“精准康复”策略,为心理疾病患者和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万春晓认为,康复医学在健康中国的远景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整个国内医疗发展的大环境下,康复需求逐渐扩大,康复治疗师的重要性同时被体现出来,因此康复治疗师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她表示,由于各个城市的康复发展水平不同,各级医院对康复人才需要满足的资质不同,康复科治疗疾病的种类、治疗师的分类和工作模式也存在差异,因此,康复治疗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历背景、研究方向、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医院。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开设以及康复治疗师的培养,正是顺应社会民众健康的需要,满足人们加快疾病恢复的诉求,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康复治疗师们也会随着浪潮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记者 夏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