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医生叮嘱要清淡饮食,很多人认为就是拒绝各种荤腥油腻。果真如此吗?
浙江省营养学会专家表示,目前关于“清淡饮食”没有官方定义。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清淡饮食是指最大限度体现食物本味,最大可能保留食物营养价值。动物性食物、盐、糖、油使用在合理范围内,尽量避免辛辣调料。
专家也专门梳理出几类关于“清淡饮食”的常见误区,逐一解析。
误区一:喝粥最清淡
身体不适时,很多人喜欢清粥配小菜。实际上,这碗粥并不“清淡”,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升血糖。
白粥虽然热量较低,但是血糖生成指数(GI)有70左右。血糖生成指数小于55的为低GI食物,在55和75之间的为中GI食物,高于75的就是高GI食物。高GI食物不仅让人饿得快,也让人胖得快。
误区二:“吃草”很健康
只吃蔬菜就能瘦?想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搭配各种调味酱汁,反而存在健康隐患。
沙拉酱、蛋黄酱、花生酱、芝麻酱、油醋汁等酱汁,不少都存在能量和钠含量居高不下的问题,且添加植脂末等反式脂肪酸类油脂和化学添加剂,与“清淡”理念背道而驰。
误区三:拒绝一切肉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要求,健康饮食应保证每日150至200克蛋白质食物,而瘦肉、鱼、虾、蛋类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不仅增强饱腹感,促进肌肉合成,还能合成抗体,增强免疫力。
“四少一多”是正解
营养师眼中真正的清淡饮食,要做到少油、少盐、少糖、少辛辣,食物多样化。
少油。选择多品种食用油并经常调换,每天烹调油摄入量控制在25至30克,日常可选用带刻度的控油壶。避免油炸、油煎食物。
少盐。成人每日摄入盐应不超过6克,吃太咸会加重肾脏负担。注意隐形盐,如酱油、甜面酱、鸡精、番茄酱等调味品。
少糖。建议添加糖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过25克。添加糖包括白砂糖、冰糖、红糖等,还有甜点、果汁中的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等,它们会刺激胰岛素水平上升,加快脂肪合成。
少辛辣。辣味在带来味蕾快感的同时,会让消化道很受伤,尤其是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清淡饮食要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调味品,少用辣椒、花椒等刺激性香辛料,多用醋、番茄、柠檬汁,也可用香芹、香菜、香菇、洋葱等有特殊香味的食物做搭配。
食物多样化。每日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作者 戴虹红)